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包背机

云南省“最美阅读推广人”|他们年过七旬一身书香!

更新时间:2024-04-25 02:40:20
实力作者:bob全站app应用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到来之际,2023-2024云南省寻访宣传“最美阅读者”“最美阅读推广人”“最美阅读空间”活动入选名单揭晓,共有13位“最美阅读者”、13位“最美阅读推广人”和10个“最美阅读空间”入选。其中,大理州的杨人和、李存德上榜“最美阅读推广人”,他们都是七旬老人。此外,在中国作协第二届全民阅读季上,大理州荣获“全民阅读推广城市”荣誉。

  在“山水灵气,最宜开卷阅读”的大理,杨人和、李存德两位老人的坚守,既是热爱,更是大理全民阅读方兴未艾、书香氛围浓厚的真实写照。春蚕不老,夕阳正红,年过七旬,一身书香。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到达水井村的时候,杨人和正在村道边一栋四层白族民居的一楼整理书籍。

  出生于1949年的杨人和是党员,退休前是一名乡村教师,先后在云龙县、大理市海东镇任教,担任过校长。说到教育,说到读书,杨人和激情昂扬,侃侃而谈。而他正在做的事,正是对教育事业的另一种延续。

  “零门槛、零收费、零押金,不用出一分钱就可借阅。”杨人和介绍,来看书和借书的主要是附近的孩子和基层工作人员,也有部分是村民,识字不多的就看看图画。

  杨人和说,由于知识更新迭代迅速,为了让读者不断有新书读,他每周至少要到下关买一次书。“这么多年来,背书的包包都背烂了十多个。”说着,他打开一个柜子展示里面装着的满满一柜子背包。

  在“仁人之家”的接受图书捐赠登记册上,一页页记录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图书捐赠。翻到其中一页,日期是2016年11月13日。杨人和对此记忆深刻,他说,那天他坐车去下关的书店买书,遇到大理市客运东站的工作人员张翠萍问他背的一大包是什么。

  得知杨人和退休后办了个农村公益书屋,她很感动,从钱包里翻出100元现金,“我今天只带了这点现金,一点心意。”

  张翠萍解释道:“这个钱不是捐给你的,我平时工作忙,你帮我拿这点钱去买几本书。”

  杨人和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很无措。但公交车里的乘客纷纷鼓掌,劝他收下这份心意,老人只好收下钱,作为买书资金。

  说到办馆的初心,杨人和说,他以前是一名乡村教师,很了解农民的下一代要改变命运,只有好好读书。“农民挣钱不容易啊,舍不得给娃娃买书。我负担轻了,可以买书来给他们读。我是退休教师又是老党员,我想发挥余热,做一点对社会有用的事。”于是,退休后的杨人和在家乡海东镇水井村自家两层的土木结构房屋里开办了农村公益书屋。“我希望家乡父老的娃娃好好读书,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在现在的公益图书馆的背后,已有些老旧。杨人和指着老房子介绍,那些年来参观的各级部门都很肯定、赞赏他的做法。同时也叮嘱,为了安全,每次上楼看书的孩子不多于5个人,安全第一。

  后来,杨人和决定拿出与妻子省吃俭用攒的钱,儿女再支持一部分,加上多方筹措,共50万元,于2018年建成四层小楼,除了给儿女们留的卧室,其他的房间全部用来放书。而他和妻子,依旧住在老房子里。

  经过十多年源源不断地购买,加上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捐赠,如今,“仁人之家”的藏书数量已达35000多册,类目包罗万象,还有各种版本的工具书。这栋四层楼的房子,摆满了书架,满满当当都是书,杨人和打开靠墙的一个柜子说道:“书太多了,连衣柜都拿来装书了。”

  由于水井村离集市有些距离,影响更多人来看书、借书,杨人和一直想把书搬到集市去摆摊,但苦于不会开车。当他听说70岁以上老人符合条件、经过评估之后也可以申请驾照时很开心,计划着有了驾照后买一辆便宜的电动代步车,把书拉到集市上去,让更多人阅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想为全民阅读添砖加瓦,图书馆里那么多书,应该发挥更多更大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读书的乐趣,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杨人和的二子一女都是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在不同的领域做着自己的贡献。以自己的成长、工作经历和子女的成才之路,杨人和太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白族民居大门上“书香门第”四个字,记载着这个耕读世家对读书的重视和传承。

  蜡炬微辉洒桑梓,书香路上奋蹄忙。2021年度“云南好人”、2023年度云南省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对于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获得的荣誉,杨人和说:“我更要把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存德出生于1952年,党员,是弥渡县弥城镇红星村委会大三村的村民。早年在昆明东川矿务局矿务工程队工作时,他因公受伤,导致右眼失明、肢体残疾,走路需要依靠拐杖。1992年,李存德回到家乡,看到村里信件没有人送,便主动当起了村里的“邮递员”,为村民送报纸、信件、汇款单等,一送就是30多年。

  2014年,李存德开始担任红星村委会农家书屋管理员。看书和借书的人并不多,这么多书没人看,他感到可惜。

  2019年,为了方便大家借阅,让更多人享受阅读的乐趣,李存德买了辆两轮小推车以及两个竹篮,又做了个简易报架,一个流动书摊就完成了。摆好摊,他向过往路人不断吆喝:“看书不要钱,只要签个名”。

  从此,每天的集市上,这个简易小书摊前,热热闹闹地围着小到四五岁的儿童、大到80多岁的老人,大家挑选喜欢的书看,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心得。

  5年来,除了下雨天,每天清晨,李存德都早早起床,拄着拐杖,拉着两轮小推车到小集市摆书摊。

  据李存德介绍,书籍有些是县里和文化站配发的,有的是相关单位帮忙争取的,有的是爱心人士捐赠的,也有领导来调研、下乡工作队来驻村时开车拉来捐的,还有社会捐赠的二手书,书摊上的书籍越来越丰富。流动书摊成了村民赶集之余阅读和交流的好去处。

  随着年龄增长,妻子和女儿看他每天拄着拐杖推着车去摆摊,十分心疼,多次劝他别干了,到县城去生活。但李存德坚持要继续摆摊,他说:“不摆摊村里人就没书看了。”

  “工作可以退休,但党员这个身份不能、也不该退休,我现在虽然手脚不灵便,一只眼睛也不好,但大脑健全。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出一份力。接下来,我还会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当农家书屋管理员这项工作当中,公益书屋越来越多,让更多想看书的人有书看。”这是李存德一直坚持摆书摊的原因。在他看来,制约红星村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缺少文化滋养,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红星村人民群众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发展、富裕。

  在李存德制作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借阅登记簿》上,记录着在书摊上阅读和借阅的人次。这些数字记载着七旬老人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到乡村广大群众中的坚守。

  如今,来看书的人更多了,李存德非常欣慰。妻子也跟他说:“以后你拉不动了,我们两个就一起推这个车子。”

  李存德获荣誉无数,曾上榜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获评全国“乡村阅读榜样”。对于获得的荣誉,李存德很开心,他说:“人不用做多大的事,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了就叫成功,我会坚持把书摊摆下去。”

cache
Processed in 0.038515 Second.